十九至二十日 自我升等

4.19~20《農閏二月‧二十九至農三月‧初一》

【靜思小語】即使上了年紀,也可以「自我升等」,不斷為社會人群忙碌,常保心態年輕。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帥氣付出的身影

四月十九日,聆聽慈濟科技大學、慈濟大學團隊報告後,上人談到現在的年輕孩子普遍具有高知識、高學歷,希望師長要教孩子懂得惜福,把握時間與因緣,不只用心於學業,也要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慈濟學校有慈誠懿德會,師兄師姊用父母心關懷、愛護孩子,多位慈懿會的資深慈濟人,已經可以當孩子的祖父母了,還是不停下腳步,要「自我升等」,即使已經是祖父母輩的年紀,也要爭取與這群年輕人互動,作他們的典範,自己的心態也能常保年輕活潑。

上人說,許多資深慈濟人即使上了年紀,仍然不斷發揮菩薩良能,讓接觸到的人不覺得他們是需要照顧的老人,他們的行動很俐落,為了社會人群忙碌付出的身影很帥氣,是人間的典範。就如一面鏡子,本質不會受污染,但是需要時時下功夫擦拭,保護著它不受塵沙覆蓋髒污,也不讓水蒸氣模糊了鏡面,才能清楚映照一切。

上人肯定慈濟人在這幾十年來都照顧好、守護著清明自性,教育志業的師長也用心引導、幫助孩子,讓他們時常浸潤在清淨法水中,不讓清淨本性被蒙蔽。慈濟志業要靠大家運用純潔良能,發揮智慧潛能,不斷傳承與延續。

上人鼓勵慈濟學校的師長:「教育是為人間培植希望,是很有價值的志業,我們要培養、接引年輕後進,讓人人維持年輕、純潔的心境。資深老師要持續陪伴年輕後輩,期待年輕人也要把握時日,用心精進。三十年前,校長與你們一樣年輕,你們三十年以後也會到校長、慈懿會現在的年齡,所以人人都要有心理準備,還要自我期許:今天是慈懿會愛護的子女,來日換自己當慈懿會的爸爸媽媽,照顧慈濟的孩子,慈濟是一個大家庭,人人要共同珍惜。」

「感恩慈懿會菩薩們長期陪伴學校,感恩校長、老師們用心教育,樹立起慈濟校風,也期待學生們不要忘記慈濟教育的純潔,師長都是以真誠的愛疼惜你們,所以要相互珍惜、彼此互愛;感恩、尊重、愛,是人道精神的核心,要走在人道上,才是真誠的教育。」

受感動就帶得動

四月二十日,上人與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風濕免疫科陳政宏主任等人談話,趙院長感恩北區慈濟志工協助整理慈院環境。上人說,師兄師姊們平時會為社區裏的貧病家庭清掃居家環境,且臺灣各地慈濟人會回收二手輔具,整理、清潔過後,帶給經濟環境比較不好,而家中有人臥床的家庭。慈濟人各有不同的職業,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但是都很願意付出助人。

上人說,雖然看起來慈濟人一直往外付出,其實心靈有無量收穫;因為投入慈濟,生命範圍不再局限於自己的家庭、事業,只為了自身、親友而計較,在狹窄的範圍團團轉、起煩惱。並不是說投入慈濟以後就完全沒有煩惱,但是在這個法親的大家庭裏,有很多善知識從旁開導,法親彼此關懷,所以輕安歡喜。而自己也很慶幸,幸好有這麼多真誠付出與護持志業的慈濟人,才能在幾十年的時間成就四大志業、八大法印。雖然慈濟人付出時間、耗費心力,經常自掏腰包做慈濟事,但是「功德財」不斷增長,就像鑿井出泉,泉湧不盡。

「從幾十年前一路跟著師父走的慈濟人真的是寶,不過現在都和師父一樣,年紀大了,比較擔心將來志工的活躍度沒辦法像他們一樣,所以要靠完整的組織架構,讓後來投入志業的人保持慈濟精神,志業還是可以不斷延續。我也很慶幸,各志業的領導者都具有正知、正見、正思惟,心願、志向很堅定,都是以師志為己志,用志業的精神投入,所以我很感恩,期待四大志業的領導者守護好這一念心,帶動同仁守志奉道。」

聆聽上人回憶籌建花蓮慈院點滴,趙院長談及曾經看到一位志工分享,花蓮慈院建院過程困難重重,居然真的蓋起來了,讓她實際走到醫院裏,抱著柱子就想哭。這位老菩薩認為上人與慈濟人通過龍天護法的考驗,以堅定的意志力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其實就算是現在,擁有充足的資源,要蓋一所醫院且順利營運,也沒有人敢承擔;更不用談上人決定要在花蓮蓋綜合醫院時,缺人、缺力、缺地,可以說是什麼都沒有。

上人說,現在的花蓮慈院土地,當中有個魚池,整地之前須先抽水,慈濟人跳到池底踩著爛泥協助整頓,那是連用錢請工人都不太有人願意做的事,卻有這麼多人出力投入,人人都是志工,人情真是還不完。

趙院長說,這是上人的德行感動大家,所以慈濟有需要,就有這麼多人協助。上人遂鼓勵趙院長等主管,要帶動團隊,就要帶得讓大家受感動,很自然就會跟著走。現在自己年紀大了,心有餘力不足,就需要有人接棒帶動,而且不是只有此生此世,生生世世都要一棒接一棒,不斷傳承與帶動。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