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至二日 做好事,本分事

4.1~2《農閏二月‧十一至十二》

【靜思小語】不為己利,為眾生無私付出;不與人爭,但是為善要競爭。

《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有聲書,由慈濟人文志業廣播內容創作中心提供,更多精彩的廣播節目,歡迎到「大愛網路電台」收聽。

站穩美國,啟發人心

一九八九年,美國慈濟人在南加州阿罕布拉市,正式宣布成立「佛教慈濟基金會美國分會」,是慈濟在海外第一個分會;美國慈濟志業從此不斷擴展,慈濟大愛也在美國的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四月一日聆聽美國慈濟人報告會務成果,上人提到黃思賢師兄在三十多年前自美返臺,自己就對他說,美國在國際間舉足輕重,慈濟能在美國落地生根,讓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登上國際舞臺,也能讓國際人士認識佛教,了解正信佛法的真實意義。

「慈濟發揚精純的佛教精神,雖然我們一向尊重其他宗教,但是我們也需要表明佛教團體的宗教身分,而且讓大眾知道我們是佛教徒行真實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這四大志業要在美國站穩,並且明確顯示。」

「美國是世界舞臺,在各方面都很發達;剛才聽到你們的報告,感受到美國慈濟人合和互協,以無私大愛守護著這片土地,我覺得充滿了希望和感恩,也期盼大家更積極,而且菩薩要招生,不只守在美國,還要在國際間發揮力量。」

上人提及「回饋佛陀的故鄉」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心願,佛陀出生於尼泊爾,佛陀說法惠澤後世,然而其出生地尼泊爾的居民生活困苦,似乎從佛世以來都沒有太大的改變。感恩馬來西亞、新加坡慈濟人輪梯前往尼泊爾藍毘尼、印度菩提迦耶,推行慈善、醫療、教育等援助事項,以實際行動回饋佛法的教育。

「慈濟人在印度認識了如心法師,法師為了讓當地孩子接受教育,挨家挨戶請父母讓孩子上學。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留在家裏可以幫忙農耕或是去街上乞討,不願意讓孩子上學,還有人拿石頭丟向如心法師。」上人說,當地資源匱乏,法師是把孩子集中在大樹下聽老師講課,五棵樹下就是五間教室。

「像這麼窮困的地方,我們要如何給予希望?不要把所有的希望放在師父的肩膀上,天下重任要有許多人共同承擔,期待從我們這一代,不斷傳承、接續,人人都出一點點力量,把擔子共同承擔起來。只要人人有師父這念心,人人都能成為『我』,這個『我』是你、是他,也是我,能夠將佛教慈濟的無私大愛展現在世界舞臺上。」

美國是影響世界的大國,上人說,在這樣的國家,更應該接受佛法的教育,要有佛法的覺悟智慧、無私大愛,否則天下難以太平。慈濟人要把握因緣,把大愛鋪上世界舞臺,淨化人心,拔除天下苦難。

「現在人間的苦,除了自然法則不可抗拒,人為的動盪是可以調和的,要從人心調和,而且是大多數的人都要調和。就像師父常常告訴大家,拉車上坡很吃力,只要人人出一根手指頭的力量,從後面推車,就可以輕鬆上坡;但是只有少數人是沒有力量的,要集中千人、萬人的力量,才能讓滿載資糧的牛車爬上高峰。」

「師父要與大家共勉,我們既然來人間,此生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投入慈濟,要盡此一報身,共同把慈濟的能量會合起來。我們是慈濟人,所以對於慈濟事,要盡心力去做,讓每一件利益人間的好事都有自己的一分心力,亦與有榮焉。」

「從五十多年前,成立功德會那一刻開始,我天天把握時間,如今才有遍布國際的慈濟志業足跡;全球慈濟人在各地發揮他們的一分力量,讓多少苦難人得救,生命多麼有價值!所以期待各位菩薩,把握我們的師徒之緣,這輩子盡形壽、獻身命,為了共同的志向而努力,把志業做好,讓它代代相傳,將來我們去而再來,還要再承擔慈濟的責任,生生世世常行菩薩道。」

有志一同,難能可貴

美國慈濟人四月二日返回精舍召開董事會,上人勉勵師兄師姊們,美國慈濟志業已經超過三十年, 對照人生歷程,三十多歲已經很成熟,人生方向穩定、志向穩固,而且難能可貴的是與這麼多有志一同的法親,在慈濟的道路上相偕精進,有相同的人生價值觀。

「你們有各自的事業,但是慈濟是大家共同的志業,我們立志鋪展大愛、無私付出,可以運用此生去做利益人間的好事,而且能與這麼多人合和互協,實在很難得。我總是讚歎『美哉慈濟』,慈濟世界真的很美,人人行善,還有人和,所以美又善。」

上人期勉,要更積極招募慈濟會員,啟發民眾的愛心,長久不斷地累積愛心能量,加強慈善的力量。「我們不與人爭,但是為善要競爭,不是為了利益而爭;要說利益,就是利益人群,要很殷勤、很積極地為人間而招募菩薩。假如我們總是默默地、靜靜地,就讓時間不斷空白流失;小螞蟻要爬須彌山,沒有起步就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

上人說,相對於高聳的須彌山,小螞蟻非常渺小,就如人相對於世界、天地,就像一粒沙而已。但是「一沙一世界」,每個人都有無限的能量,即使微如一隻螞蟻、一粒沙,小螞蟻有攀爬須彌山的毅力,聚沙也能成塔。慈濟人要尊重自己的生命,盤點自己生命的價值。

「這一生中,為了生活、為了生意的得失,不小心有閃失就造了惡業,惡業的源頭即是貪,貪自己所得,所以難免與人發生不愉快的摩擦,讓自己的心不安,累積了煩惱無明的業力。佛法說業力,也有善業與惡業之分,善的力量可以點滴不斷累積,為惡也會增長惡的業力,善惡果報皆是分分己獲。為惡,懼怕人知;行善,內心總是光明、亮麗,安心自在。」

「慈濟人自我行善還要教人行善,引導富者更富,不只富有財物,更要富有愛心;對於貧窮的人,也鼓勵他們發心行善,提升他們的心靈,讓所有人都有光明、亮麗的心靈境界,也就能夠成就光明的人間。」上人教美國慈濟人把握因緣向人談當前的慈濟人道援助行動,邀約人人共同行善。不論對方願不願意響應,慈濟人總是盡一分責任;若得到好的回饋,就感恩又多一分善的力量。無論如何,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做事,是為天下眾生,所以無得也無失。

上人深入分析,慈濟人隨時把握機會向人說慈濟、邀約行善,雖然沒有得失心,但是為了眾生而無私付出的言行,為自己建立了「德」;這分品德與精神讓人受感動,自然會響應慈濟人的邀約,願意發揮愛心、響應善行,慈濟人就為苦難人間多度一個好人、多募一位菩薩,讓社會多一分福;人間好人愈多、行善付出的菩薩愈多,福氣就愈大,有助人間消災解厄。

上人表示自己此生「為佛教,為眾生」,直到現在仍然不放棄,不斷向大家叮嚀與呼籲;不但不能放棄,還要更努力,就像不斷燃燒的蠟燭,到最後會發出更強的光芒。一支蠟燭的燭火終究會熄滅,人的生命總有盡頭,然而慧命無限;請大家好好珍惜慧命,持續發揮生命價值,多付出一分、再多付出一分力量,都是在為自己的慧命累積福慧資糧。感恩大家長久以來會合愛的能量,讓善因緣永恆不息。

本專欄為靜思人文出版之《證嚴上人衲履足跡》精簡版;更完整的慈濟脈動與開示內容,以及師徒之間的感人對談,請展閱每季出版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