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外,少數群體表達環境正義等訴求;接納多元及聆聽少數是本次大會倡導的價值。
背景 慈濟基金會二○○三年成為聯合國NGO成員;二○一九年成為聯合國環境署觀察員;二○二三年至二○二五年,聯合國環境署委任為婦女委員會及信仰組織青年委員會成員
行程 二月出席非洲肯亞奈洛比舉行的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
三月參與在美國紐約舉行的第六十八屆聯合國婦女大會
二○二四年二月二十六日至三月一日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6),於東非國家肯亞首都奈洛比舉行,聯合國一百九十三個會員國派員出席;慈濟為聯合國環境署觀察員,由慈濟美國總會執行長曾慈慧及慈濟全球合作事務發展室同仁凃君曄代表與會。
曾慈慧觀察到,這次參與者明顯年輕化。「七千多人報名參加,超過六成的與會者,都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此外,以往由國家政府、有力團體主導發聲管道,今次特別在每個會議的議場中,為婦女、青年、宗教團體留下座位,確保每個族群都能在環境大會中有「一席之地」。
曾慈慧補充說明,當更多婦女、少數族群、殘障人士或者是原住民等弱勢者的心聲能夠被聆聽、被理解,各國在制定環保法規、執行環境政策時,會更兼容並蓄。
今年會議主題聚焦在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喪失及環境污染的「三重危機」;慈濟有備而來,在探討「循環經濟」的會議中,分享結合環保與慈善的寶特瓶回收再製成賑災用品,以及近年來受到矚目的「環保輔具平臺」。
相較二○一九年首次到肯亞參加聯合國環境大會,這次奈洛比會場已經完全看不到一次性塑膠用品,供餐也大幅增加素食選項,足見慈濟及許多環保團體的倡議獲得了共鳴。曾慈慧肯定這個方向值得繼續努力:「慈濟這麼多年來在各種場合不斷宣說,很多人放在腦海中,就會有新的創舉跟支持出來。」
此行也回到五年前拜訪的垃圾山貧民區基貝拉(Kibera)與丹朵拉(Dandora);此處距離奈洛比精華區僅十公里,卻有非洲規模數一數二的大型垃圾場,並以每天增加三千噸持續累積,多數是進口到肯亞的「快時尚」舊衣,遠遠超過國民日常所需,造成嚴重環境問題,甚至成為本次聯合國環境大會議題之一。
肯亞政府和聯合國組織多次推行貧民區清理及安置計畫,政府興建的國民住宅也從地湧出,貧民月收入三千肯亞先令,約合新臺幣六百多元,難以負擔兩萬到四萬先令租金,生活只能維持現狀。「但你問我有沒有改變?我會說有,二○一九年我們去的時候真的很可怕,一路走過去,兩邊都被垃圾包圍,可是現在垃圾沒有堆那麼高了。」曾慈慧說。
會期空檔,她們也在「非洲慈悲之眼」壁畫見證下,與南蘇丹聖柏姬達女子學校(St. Bakhita Girls’ Primary School)師長代表首次會晤,了解校務運作、慈濟糧食援助成果。南蘇丹是非洲最年輕的國家,長期面臨內戰和氣候災難衝擊,超過七百萬人陷入糧食危機。該校是南蘇丹唯一一所女子學校,庇護許多少女安穩地受教育,脫離因貧窮被迫童婚的命運;校長珍修女(Sister Jane Masiko)特別請託慈濟代表向上人轉達謝意:「您的慈悲,讓小孩每天在學校有飯吃、有書讀。感恩師父像媽媽一樣愛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