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 種好因得好果

12.6《農十月‧二十二》

【靜思小語】甘願承受此生遭遇,還要為未來種善因、結善緣。

感受誠意,感到欣慰

今天是上人歲末祝福行腳第三十二天,即將離開臺北往宜蘭,再返回花蓮。晨間,上人對眾行前叮嚀:「大家都要我放心、莫憂慮,這段時間,我看了、聽了,的確是很放心,因為已經感受到每個人的誠意。尤其聽到臺北、臺中慈濟醫院的大醫王們談述醫療個案,都覺得很慶幸,幸好有慈濟醫院,醫師們對生命都很尊重,很真誠地面對生命,用生命走入生命去搶救生命。聽著醫師們的報告,就如身歷其境,他們在救人的過程,我好像與他們同在,說得緊張,我也會緊張;說得歡喜,我也跟著歡喜。雖然大家報告的內容不離人生之苦,讓人很感慨,但是在苦難的世間,總能看見人與人之間的誠意,這就讓人感到安慰與喜悅。」

「各地慈濟人的道氣很旺盛,每一場歲末祝福,演繹《法華經》、《無量義經》,舉手投足,每一個動作都很整齊,可見人人心念一致;心能合,動作才會整齊。我看了很感恩,這也等於在為師父打氣,讓我感覺到我努力說的話有人聽、有價值;另一方面也覺得很安心,在此時能讓佛教『有聲有色』,用音樂、形象展現佛教之美。」上人教大家再接再厲、持續精進,隊組合心、合和互協。

來到宜蘭,聆聽幾位宜蘭資深慈濟人回憶投入慈濟的因緣,上人勉勵要更加精進,不要稍有偏差而脫軌。

「希望人人都是『智信』,有智慧地信仰佛法,所以一定要聽法,且不是只聽故事,而是要聽法的內涵。學佛是為了回歸清淨本性,否則凡夫心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產生煩惱;人生之所以這麼苦,都是自己在迷茫中造業而來的。我們不要讓『慈悲』的善性迷失,做好事不是為了彌補過錯,或是保平安,不是這樣。」

「從因果來說,種好因就得好果,這是一定的,不過我們過去種下的惡因、業緣,現在就要甘願承受惡果、惡報。不能說:『我做了這麼多好事,怎麼還會這樣?』這個念頭不可有,而且還要善解、感恩:『幸好我有做慈濟,在生命中有慈濟這一顆種子。』過去造作的業力,我們現在要承受;現在的付出,是為未來種善因、結善緣。」

「如果沒有做慈濟,不會認識這麼多的好人,能夠和好人一起做好事、結好因緣;其他尚且不談,當下的付出,讓我們的身心輕安自在,而且行菩薩道不孤單。最重要的心門要打開,把人生該走的路鋪得平;心平,路就平,要鋪平心路,敞開菩薩門。」

上人叮嚀,法親要彼此照顧,也要把「逃兵」找回慈濟,否則師徒之緣中斷了,下輩子就接不起來了。照顧高齡法親以外,也要努力接引年輕人,「要維持社會的祥和平安,就要帶動人人行善造福,否則如果只有我們的子孫行善,其他人隨欲造業,社會不能平安,我們的子孫也難保自身平安。」

人間有苦,助人有福

「臺灣之美,美在善與愛。人與人之間相互邀約、鼓勵行善,僅是慈濟五十多年來在臺灣與國際間的愛心付出,就難以道盡。現在的臺灣人口結構高齡化,資深的慈濟人大多年紀大了,但是不少人身體健康,仍然繼續做志工,不辭辛勞,上山、下鄉,去探望、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貧病苦難人,或是在環保站做分類等等。」

宜蘭第一場授證暨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說,現在大眾很關心的「老年長照」,並不是到了某個年齡就等著別人來照顧,若是行動自如,都可以持續發揮功能與良能。像是慈濟人去訪視、關懷獨居長者,是用愛陪伴著他們,應其所需為他們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再接引長者走出家門,投入環保站做事,或是參與慈濟活動,讓他們和好人一起做好事,做得很歡喜,不再成天枯坐在家胡思亂想。

人與人之間要經常互動,聯繫感情,人間才會溫馨有愛;即使現在為了防疫,必須遵守規定,保持距離以防感染,情感也不能疏離。上人教大家做好防範措施,仍然要定期共修、聞法,法親之間要相互關懷與勉勵;可善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用品聯絡,傳遞慈濟訊息,並且分享聞法心得。

宜蘭區第二場歲末祝福典禮中,上人勉勵慈濟人信、願、行─對佛法起信心,聞法入心而發心立願,並且身體力行菩薩道;否則只有口頭發願,沒有起於行動去落實,仍是發空願。

「這次出門,從臺北到臺中,再回到臺北,在各地聽慈濟人分享,離不開他們走入人群所見之苦;慈濟人也不只是看到別人的苦,人人都有各自的人生之苦,師父自己也有天天掛心、擔憂天下之苦。慈濟從慈善志業『起家』,所關懷的是天下眾生;如果有因緣、有力量能助人,就是我們的福。」

上人說,昨天約旦慈濟人回傳訊息,一個貧苦家庭的孩子患了肝病,腹部膨脹得很大;接獲消息時,剛好花蓮慈院林欣榮院長與副院長,還有臺北慈院趙有誠院長等人在身邊,評估認為需要做肝臟移植手術。這孩子營養不良,又患重病,移植手術所需的費用,在家人看來實在是天文數字!

上人感嘆,「苦」是人間常態,而菩薩在人間,就是要救苦、救難。現在全球多災多難,天災人禍之外,還有疾疫流行,請大家戒慎虔誠,共同行善造福,以保世間平安。

上人於傍晚搭車返回花蓮,圓滿第一趟行腳三十二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