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至十五日 無我

12.14~15《農十月‧三十至農十一月‧初一》

【靜思小語】做到「無私」,更進一步達到「無我」,才能凝聚力量,為天下的「大我」而付出。

讓愛生根,造無量福

十二月十四日,宗教處主管同仁報告印度、黎巴嫩等多項海外賑災近況;菲律賓慈濟人在十二月十日、十一日,於梵高風災災區發放祝福金,共發放三萬七千戶,二天圓滿一百五十一次發放,慈濟人的第二代及親友一起投入,每天發放約有五、六百位志工,居民並存撲滿回饋對慈濟的感恩。

越南在十月也接連遭受熱帶風暴襲擊導致嚴重水患,中部受災嚴重,越南慈濟志工昨天圓滿災後發放近一萬戶,當地臺商踴躍護持;今天志工繼續與越南中部的臺商互動,希望接引慈濟種子。上人表示,發放結束後,要讓發心護持的臺商更進一步了解慈濟,否則就像水瓶插花,只能看著花開幾天,花謝之後枝葉也會乾枯;要讓發芽的種子落地生根,會合地、水、火、風四大因緣,才能就地成長茁壯,又能開花結果,讓菩薩種子「一生無量」。

「若要消災,需要人人有足夠的福氣;要提起造福的心,發揮無量的愛。無論是菲律賓或是越南,帶動當地臺商捐款或參與發放還不夠,要把人與心帶進去才能永恆,開闢出一條愛的路、菩薩的道。否則一時發心,隨喜功德,這分愛沒有扎根,很快就飄散不見了;我們要讓這分愛生根,讓他們常常接到慈濟訊息,覺得自己確實發揮力量投入、付出,也是慈濟團體的一員。想要有無量福,就要人人造福。」

鼓勵人人造福,不是為了慈濟能得到多少善款,而是希望合人人的真誠善心,造無量福。上人說,慈濟慈善濟貧,在臺灣幫助貧病個案就醫、扶助其家庭生活,救起一個人、讓他的家庭圓滿,且有每一位捐款會員的力量;慈濟在國際間賑災,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幫助哪一個人,亦有每一位捐款者的愛心力量。任何一位受助者都與捐款付出的人有關,是捐款者的愛心在發揮作用;慈濟救助愈多人,捐款人造的福愈大。「要讓大家知道,量少沒關係,即使是少少的零錢,日日點滴累積,也可以滴水成河;合人人的點滴愛心,可以凝聚大力量,救濟許多貧苦人。」

天鵝颱風、梵高颱風接連肆虐之下,菲律賓有許多貧苦居民住屋毀壞,無家可歸;上人請志工評估房屋重建計畫,讓他們的身心靈都安定下來。

「幫助人要有誠心,只怕我們誠意不夠,不怕做不到,因為眾生皆有福,只是借助慈濟幫助他們的因緣,讓他們轉苦難為穩定。如果不去幫他們建屋,我們的慈善力量不會有所增加;去幫助貧苦人建村,可以讓多少家庭的生活從此安定下來。像奧莫克市的大愛村,經過這幾年,不知道有多少孩子長大成人,在社會上發揮良能了。我們如果朝這個方向去進行,就是功德無量;所以要輔導人人發揮愛心,就不要執著於一個數量,大愛無量。」

談及海外會務,上人說:「大家都知道要無私、無我,能做到無私,可惜都『有我』,很難做到無我,『我』的障礙很大,我也覺得無奈。儘管有時會看到做得不好的地方,但是再想想,大家已經是無所求而付出了,還要計較他這樣不足、那樣不對嗎?想到這裏,就覺得無可要求,因為大家都是志工,不能要求志工非這樣做、一定要做多少事不可。」

上人肯定大家將生命用於利益群眾,很有價值,亦直言教勉要讓這分精神更扎實;大家已經做到「無私」,還要更進一步達到「無我」,才能真正凝聚力量,為天下的「大我」而付出。假如每一位都還有「我」,會把大我分割得很零碎、不結實,常常受到人我是非影響,力量也會散掉。

「這次行腳到每一個慈濟道場,人人投入經藏演繹,沒有一個不會誦,沒有一個不會比,沒有一個不合齊,讓我覺得收到弟子的回饋,對我來說是最大的供養,因為人人的心中還有師父,要和師父結生生世世的緣。」

「雖然想想我的年齡,有的時候也覺得,這輩子該做的都做了,但是收到來自弟子的回饋,讓我想要再努力;弟子需要師父,全球的眾生需要慈濟,但是沒有福就沒有力,要靠大家把零零散散的『我』合起來,無私還要無我,合心齊力去造福。」

把握分秒,有所交代

美國慈濟醫療基金會在二○二○年十月二十六日,通過聯邦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正式認證,轄屬所有診所晉升為「聯邦認證健康中心」,是美國慈濟醫療志業一大里程碑,要擔負起更為沉重的社區醫療責任。義診中心原址為慈濟美國分會行政辦公室,為作義診中心之用,業主黃思賢師兄便將其捐出,並提供大半裝修費用,替義診中心省下了不少開支,得以成立設備先進、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醫療診所。

緣於義診中心座落於阿罕布拉市嘉惠爾街一千號(1000 S. Garfield Ave. Alhambra, CA),慈濟人習慣稱之為「一千號」。十二月十五日,美國葛濟捨師兄向上人報告取得聯邦認證後之相關規畫。

上人說,「一千號」是美國慈濟志業的「起家厝」,飲水思源,大家要感恩、尊重、愛。從思賢師兄早年拓墾、播種,美國慈濟志業發展到如今的規模,要靠大家傳承、延續;法脈要永續相連,宗門要在美國永恆開啟,要珍惜「慈濟」之名,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都不能脫離慈濟系統與靜思法脈精神。並非慈濟由師父開創,所以一定要保留慈濟之名,而是希望將來的人不要忘記了根源、流失了精神。「我們都是無私為人間,不求自己的名與利,但是要有一個法脈永恆的宗門存在。」

「時間會成就一切,也帶走一切。在我自己的感覺,從中年到老年的過程很快,所以我會常常說,無常是一回事,但是到了一個年紀,身體機能就像溜滑梯一樣,所以我時時警惕自己。行腳時聽到大家請師父繼續講經,我也準備回來以後趕快再講晨語,但實在是有心無力。對我來說,你們都還年輕,所以要好好把握現在,而且是把握分秒,每一天做事,都要對自己、對後世『有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