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日 合於大我

12.18《農十一月‧初四》

【靜思小語】心能合,一念可以興邦救天下;心散掉,出聲呼喚也無人響應。

大我的格局

上人教導弟子:「人要合,若只有幾個人很積極,再如何優秀,任勞任怨、堪忍辛苦、願意承擔,但是自己一直往前衝,忘記旁邊、後面還有人,沒有先整隊,其他人會覺得被忽略、沒有參與感;前面的人跑得很辛苦,後面的人莫名其妙,只好停下來觀望,難免也會抱怨。你們的方向沒有錯,只是沒有對眾呼籲,讓人共同響應。」

上人以自己為例表示,此生有很好的因緣,師徒同心,弟子與師父貼心,認定「師父說的、師父要做的,做就對了」,毫不猶豫地往前衝,才能在這短短五十多年間,將慈濟慈善關懷擴及一百一十九個國家地區,而且在救苦、扶困的同時,也會傳達「竹筒歲月」的精神與做法,啟發人人的愛心,做到「濟貧教富」。

像菲律賓慈濟人每次賑災,在大大小小的發放或「以工代賑」,除了以尊重的態度,用鞠躬送禮的方式奉上物資、發祝福金,也會告訴大家,所得到的物資和祝福金,是來自全球愛心人的付出,鼓勵人人付出愛心,不論是一元、五毛,點滴融入慈濟功德大海,合力幫助世間苦難人;受助的貧苦居民聽了,都很歡喜而踴躍響應。上人說,這也是一種啟發人心善念的教育,讓人心轉貧為富,是慈濟慈善救濟最希望達到的目標。

要淨化人心、啟發善念,無法只憑少數人做到,需要許多人發心立願、志同道合,就地帶動。上人教大家把「大我」融會貫通,不要各做各的,只顧自己往前衝,沒有與其他法親溝通,以致資訊不同步,行事無法合齊。「心能合,一念可以興邦,也可以救天下;心散掉,即使哪一位有很好的想法與做法,但是少了溝通,沒有呼喚,就不會有人來響應;或是已經發出聲音呼喚大家,但因為過去沒有與人結好緣,一時之間大家也無法做出回應。」

「你們都很無私地做慈濟事,但是無法做到無我,若不順意就放手給別人做,自己不再理會,這樣的行為不是無私,而是大自私!因為明知道有這麼多事情、這麼沉重的擔子需要大家一起挑,說走就走了,就像要蓋房子,材料都算得剛剛好,少一塊磚都不可以,突然抽走了一塊磚,房子就蓋不成了。」

上人教大家時時自我反省,既然已經認定這是對的方向,所做的是對的事,是否能夠與法親共同一心,合力去做?若是起了煩惱就退出,這件對的事、有益眾生的好事,就不圓滿、不完美了。「做到無私、無我,一定要再進一步成就『大我』,要與眾融合,才有大格局。心要寬、量要大、氣要長,這股氣不是短暫的,要長長久久。」

上人說,對於不懂的事,就尊重專業的人,但若知而不言也不尊重人;即使意見不同,也要用真誠的態度,做「智慧型的溝通」,不要用「知識型的表達」,覺得自己什麼都懂,別人都不懂,表達出來的態度讓人不舒服。知識再高,但若德行不足,同樣難以服眾;智慧高、德行足,則能自然而然讓人心服口服。

「如果我樣樣都懂,不會有今天。假如我什麼都知道,其他人認為既然我都知道,就由我去做就好了;因為我什麼都不懂,自然就要請大家幫助我。」上人語重心長勸慰弟子:「知道你走這條路走得很辛苦,招來很多人埋怨,放著事情都讓你去做,難免感覺到很委屈。但是你會放棄嗎?不會的,因為慈濟的慧命細胞已經深入你的生命裏,那要怎麼辦?就要委曲求全,這是修行成功的關鍵。」

「慈濟是一個菩薩大道場,要成就『名稱菩薩』為真菩薩,真的要下大功夫。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師父的弟子,『為佛教,為眾生』,要好好承擔,把事情做好。」

上人提醒大家,人生無常,而且時間分分秒秒流過,要有「過秒關」的緊張感,不要再浪費生命在「小我」的愛惡感受中糾結難過,要撥開「小我」、合成「大我」,為天下蒼生付出,為自己的慧命掌握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