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脆弱與堅強

新冠肺炎疫情讓國界封鎖,許多在異鄉打拚的遊子有家歸不得,兼具慈濟志工與安寧療護社工員的身分,曾慈慧(後排左)突破萬難,協助癌症病患圓滿返回山東的心願。

曾經有三個病人接連在我面前過世,
其中兩位是新冠肺炎患者,走的時候身旁不允許親友陪伴;
關懷家屬時,我突然好想念在臺灣的媽媽!

雖然回來一趟很不容易,
但沒人知道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

曾經有三個病人接連在我面前過世,其中兩位是新冠肺炎患者,走的時候身旁不允許親友陪伴;關懷家屬時,我突然好想念在臺灣的媽媽!

雖然回來一趟很不容易,但沒人知道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

二○二○年十二月十五日,美國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敲響了三百次鐘,悼念三十萬名國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往生,鐘聲持續了大約三十分鐘,漫長而沉重。然而,正當白宮政府開放疫苗接種後,不到半個月,美國卻出現了首例本土感染英國變種新冠病毒的案例。

從二○二○年二月,美國出現首例染疫病故個案後,全國各地人心惶惶,民眾不敢踏進醫院。以我自己在洛杉磯服務的醫院來說,以前每天都有將近三千名病人前來求診,但在疫情爆發以後,只剩下不到三百人就醫。病人的需求量不多,醫院開始放無薪假,並徵詢院內行政管理人員提早退休的意願。於是,我主動向上級申請提早退休。

退休後的生活,對我來講是很大的調整,我一直在想自己到底能做什麼。先前在醫院負責對外溝通聯繫,除了病患和家屬,偶爾也會和其他醫療院所及養護中心接觸;很幸運地,在正式退休前,我剛好有機會協助一間非營利安寧療護機構解決問題,在知道我長年在醫院服務、且即將告別崗位後,他們發出面試邀約。於是,我展開了社工生涯。

在生與死之間傳遞情感

雖然換了工作,但為了安寧療護病患所需,依舊在醫療院所奔波,親眼見證這場疫情帶來的良善光輝。

我先前所服務的醫院,每天都有幾百名疑似感染患者被送進來,甚至有醫護人員三度被衛生機關召去檢驗。第一線防疫人員心中的恐懼可想而知,不少醫護請假或罷工。令人感動的是,留下來的同仁,即便得背負比平常多了數倍的工作量,仍將救人視為天職,他們都是使命的成就者。

四月初,美國染疫病故人數來到全球最高水平。七月,疫情再掀高峰,為了治療因新冠肺炎而急需氣切的患者,多數醫院宣布停止所有手術。因應政府的防疫規範,很多病人送到醫院的時候,家屬都被阻擋在門外;於是,由我們這些可以進出醫療院所的社工人員,用手機或平板視訊連線,讓家屬知道親人在院內的狀況,也讓他們有機會可以看見彼此。

在這段時間,病患家屬對親人的關心、焦慮和緊張的情緒,導致醫病關係降到最冰點,許多衝突發生,雙方彼此不信任。我也曾在二十四小時內,看見三位病人接連在我面前喘完最後一口氣,其中兩位是新冠肺炎患者,走的時候身邊一個熟識的人都沒有。

不論是否因染疫而離世,當走到生命終點,都得面臨遺體的處置。葬儀社有沒有辦法直接火化?不同宗教信仰的家屬如何處理親人遺體?徬徨哀痛中,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社工人員介入協助,讓整個作業流程可以順利走完。

在陪伴這些家屬處理後事時,我突然想到在臺灣年邁的母親。「我自己的媽媽呢?媽媽八十三歲,年紀也很大了,我在照顧別人,那誰來照顧我媽媽?」這也是為什麼二○二○年十一月我請了四十天假返臺,即使得隔離十四天,也很堅決要回到家鄉,因為我真的看到太多死亡了!

人生究竟是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誰都不知道。人往往只有在面臨無常時,會更加珍惜自己所擁有的。返臺的這段時間,除了和母親團聚,也回花蓮與證嚴上人面報慈濟聯合國工作小組會務、非洲獅子山共和國慈善專案及印度扶困方案等。

全球新冠肺炎病例有四分之一在美國,醫療系統瀕臨崩潰,慈濟志工獲准進入由洛杉磯郡政府設置的防疫旅館,實際參與患者照顧及機構啟動機制。

向「使命成就者」致敬

十二月底,我回到美國洛杉磯,面對崩潰的疫情─人口近一千萬的洛杉磯郡,醫療系統在十二月下旬幾近癱瘓,加護病房全滿、救護車大排長龍進不了急診處,醫院太平間無法再容納遺體,政府出動國民兵協助處理。

此時此刻,非常需要在社區穩定居民的心。慈濟志工更需要多關懷辛苦的醫護人員,他們每天要面臨很多死亡,不管曾受過什麼專業訓練,碰到一個個活生生的病人相繼在眼前往生,心中的無力感是很大的,哪怕是經驗老道、長期在臨床服務的老醫師,都還是會有人性最軟弱的剎那。

所以,當務之急是防疫人員的心靈輔導。慈濟美國總會現在每個月都會為社區醫護舉辦一場溫馨茶會,在醫療院所、社服中心服務的人員共聚一堂,分享彼此面臨的處境,討論可行的處理方式。除了提供一個交流平臺交換訊息,也建立相互輔助的機制。志工會準備水果籃、五穀粉或巧克力讓他們帶回家,希望他們知道─你的辛苦有人重視,你的付出大家都有看到。

誰也沒有想過新冠肺炎疫情會發生,當每個努力堅守職責的「使命成就者」,都能感受到有人在關心自己時,才有力氣走得更長久。新冠肺炎給人類敲響了一記警鐘,往後還會有很多考驗,希望當那一天再度來臨時,大家都能做好準備,以應對無法處理的巨變,讓危機也能是發揮人性光輝的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