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 願佛法永恆流傳

3.6《農正月‧二十三》

【靜思小語】傳法入人心,說話要誠懇,心意要真誠。

靈山會,永不散

呂慈悅師姊等人陪同參與「《法華經》演繹」的劇團,包括豫劇名角王海玲女士與女兒劉建華、明華園孫翠鳳女士與女兒陳昭賢、優人神鼓黃誌群與劉若瑀老師、唐美雲師姊與其歌仔戲團成員返回精舍,與上人分享各團隊所負責的演繹內容以及編排過程心得。

上人表示,無形無相的佛法道理,經由大家用心,以悠揚的曲樂、生動的肢體動作及戲劇表達,能夠感動人心,從而傳法入人心。感恩大家有心傳法,願意在百忙中撥出時間,會合在相同的方向,這一念真誠的心也是法。

「我一直有一個心願,就是傳揚《法華經》,讓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靈鷲山說《法華經》的靈山會永不散,法華精神永存。」上人說,法華精神也就是佛陀覺悟的精神。佛陀覺悟成道當時,心靈很寧靜,眼睛一睜開,剛好看到天邊的明星,心境豁然開朗,與天地宇宙融合。學佛者要入佛知見,修行所要達到的就是那一瞬間的開悟境界。

上人說,佛在人間成,菩薩也在人間,因為人間有苦難,才需要菩薩救度。「所說的菩薩,不是佛龕裏的塑像,而是在座的每一位,人人心中本具有佛性,但是要身體力行菩薩道,我們現在就在人間走這一條路,最終要回歸於道,也就是佛菩薩的心胸,融通天地宇宙的真理。我們把無形的精神文字化,編寫出動聽的韻律,讓人在寧靜中可以聽到很明朗的詞句,所唱的每一個字都不含糊,和音樂韻律搭配得很好,讓人聽得清楚、聽得懂。不只作詞曲傳唱,用身段來演繹,用戲劇把法表達出來,都是功德無量!」

「佛法真正能救人心。很多人看戲,總是看得很入戲,臺上的人唱得哭了,臺下的人聽得也哭了,要用這股力量度人心。如果很有誠意,這不是演戲,而是把法演繹出來,如同將深奧的法翻譯出來,用戲劇身段與清楚的語言唱出、說出來。如果講得清楚,到每一個國家,華人一聽就懂,有心翻譯的人就會翻譯得準確,將你們所傳的法翻成英文、法文、德文等等。所以我們作為源頭,源頭一定要清楚。」

佛佛道同,諸佛內心本懷的真實大法,就是《法華經》;每一尊佛說法度眾生,到最後一定會說《法華經》。從〈序品〉開始,就由文殊菩薩與彌勒菩薩的對答,引出這部經是過去佛、現在佛與未來佛共同的精神目標。

文殊菩薩是過去佛,在現在佛─釋迦牟尼佛的道場,與未來佛─彌勒菩薩在靈山相會,亦象徵靈山會從過去、現在到未來永不散。更深一層的意涵,是表達人人本具佛性,只要用心修行,撥除無明煩惱,就能回歸本性,感受到佛陀說法時,同在靈鷲山上聞法的殊勝法喜。

上人進一步談到,人間很苦,每一個人生來人間,都要感受到生、老、病、死的苦,何況遭遇天災人禍,有很多的苦難述說不盡。所以「法華靈山會永遠不散」,因為人間的苦永遠沒有收場的時刻,佛陀要為眾生解苦,就有講不完的法。所以現在談過去、演未來,永無止境,然而種種法都要回歸一念誠心,用最虔誠、最真誠的心表達,不是一般的戲劇,而是呈現歷史、史實,也不要將佛神化,佛陀是很真實的人,只是他的思想超越了一般人,覺悟以後,想要投入眾生的生命中,將眾生從迷茫的泥淖中拉拔出來,讓人人能覺悟,跳脫迷執。

大家現在都還是「迷中人」,要演出「覺悟者」,確實境界還離得很遠;凡夫眾生要描述佛陀的心境,也描述不出來。只期待能「做中學、學中覺」,借重當下因緣,理解到世間曾經出現一位覺悟天地宇宙真諦的大覺者,虔誠地揣摩、模仿,把法表達出來。「誠」字是「言」字旁再一個「成」字,說話要很誠懇;雖然還在迷茫的境界中,但是要誠懇地傳達佛菩薩的心靈世界,這就是很成功的法華演繹。上人建議大家從大愛臺、靜思人文出版品多看、多了解慈濟事,人、事、物會合起來,就是真道理,才能演繹出真實的《法華經》。

上人期待也祝福法華精神能透過戲劇或唱誦而源遠流長,讓人聽得很歡喜、了解得很清楚,從音律將每一個字句深銘於心;大家此時的用心與努力,不是短暫的演戲,而是永恆的演繹。「我們傳承佛陀的精神,現在所做的是流芳後世的歷史,要在未來永恆流傳;過去、現在、未來,我們都在靈山會上,所以靈山會永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