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16《農二月‧初三至初四》
【靜思小語】仰頭要懺悔,懺悔驕傲自大,為私欲不斷爭取;低頭要感恩,感恩大地承載、供應所需。
轉知識為智慧
十五日,聆聽基金會主管同仁分享後,上人說:「最近常常說人生價值、生命價值,也常反思自省,這幾十個年頭走過來,其實我走得並不遠,怎麼走都在臺灣的範圍裏,但是我的心開闊無邊,每一秒鐘所想的,不離天下人、天下事,四大不調、人心不和,造成了多少苦難。」
人心欲望無窮,不斷隨欲追求,享樂的同時製造污染,人口愈多,對地球的破壞愈嚴重。上人說,人們若能節制欲念,安分守己,世間就不會有那麼嚴重的污染,也不會發生那麼多的事故。眾生都有清淨覺性,只是凡夫眾生無明深重,執迷不悟;需要有人引導,找回清淨的覺性而醒悟,回頭是岸。
上人提醒,平時與人互動,說話要說對人間有益的話,寫文章要寫出真正能淨化人心,引導正確方向的好文章。生命時間有限,要用於利益人間才有價值。善心一動,念念都可以利益人群;胡思亂想,會污染到自己的心腦。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生命是過一天就少一天,就像手上的自動鉛筆,寫得愈多,筆芯就愈短,但是只要用心寫,可以留下好文章。又如慈濟做環保回收,是不忍地球環境受污染,想要減少開發破壞,所以環保志工將資源分類做得很精細,以提高回收再製率;具有不同專業的志工與同仁會合起來,運用回收物研發製作實用的產品。不是為了商業利益,只是為天地人間盡一分心力。
「智慧是從內心的良能發揮出來,商機是從人的知識去開發出來。商人為了牟利,向大地挖取資源,破壞環境;而環保菩薩做資源回收,再利用回收物做出各種實用的物品,可以做環保教育,帶動大眾保護環境。」上人叮嚀大家,要將知識轉為智慧,用清淨心珍惜所有的物品。
心境回歸單純
十六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施益民教授,與上人分享「慈悲利他」腦神經反應區的科學觀。上人說:「我們與佛陀的智慧是相等的,只是凡夫的心被無明執著占了一大半,所以能發揮出來的慈悲利他區域就縮小了,大半都在無明中糾纏、打結,解不開、拉不開。」
施教授請教上人,世俗生活中有許多牽掛,即使明知這麼做才是對的,但是擔心損害他人的利益,就難以放手去做,不知該如何自處。上人說,眾生共業,以非為是,才會使人間如同脫軌般錯亂;如何大聲呼籲、道理說得再多,大家也難以接受,或是知道這是對的卻無法做到。要跳脫欲念、放下執著,才能展現平等無私的愛。
佛陀說法度眾生,就是要教人人回歸如來本性,等同儒家倡言之「明明德」,回歸真誠清淨的本性。「佛法是空中妙有、妙有真空,需要用方法解釋到讓人聽得懂。有的人一點就通,不再執著,會趕快回歸自己,認清本分;有的人聽了道理總是想要表達自己知道得更多,愈想要表現,就不斷去爭取、去追求,道理說得愈深,漫無邊際,讓人聽不懂,自然也就做不到。」
上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人人都有愛心,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做到並表達;「性相近,習相遠」,人人本性相近,只是受後天環境影響而有不同的習氣,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常說仰頭要懺悔、低頭要感恩,因為人們迷失了自己,仰起頭來有「天下唯我獨尊」的驕傲自大心態,總是為了私欲而不斷爭取,有很多錯誤的觀念,所以說仰頭要懺悔。低頭要感恩,因為大地承載人類,供應人類所需,大地對人類有很大的恩惠,所以時常說感恩。有感恩心,天天與人互動時,誠懇對人道感恩,同時呼喚著本性回歸,這分本性就是愛。心境回歸單純,少欲知足,看淡一切,自然不會追求,也不與人爭奪、對立,沒有求不得之苦,生活自在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