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院防疫志工 最少人力最大誠意

疫情期間醫療人員負擔沉重,林秀月(左)支援補位,協助病患抽號碼牌等待抽血。

每週一到週三在大林慈濟醫院擔任防疫志工,
「流動服務臺」是林秀月對自己的期許,
看到鄉間長輩求診的辛苦,膝蓋退化的她在行善路上更加緊腳步。

每週一到週三在大林慈濟醫院擔任防疫志工,「流動服務臺」是林秀月對自己的期許,看到鄉間長輩求診的辛苦,膝蓋退化的她在行善路上更加緊腳步。

五月間,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大規模流行,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為了保護志工,暫停了門診區等單位的醫療志工服務,僅保留批價、掛號、抽血站、影像醫學檢查及住院服務中心等定點,由少數的防疫志工協助,六十八歲的林秀月,就是其中一位。她聽聞每週一到週三來院病人較多,志工人力又吃緊,於是和邱淑玲師姊商量,決定這三天一起投入防疫志工。

林秀月觀察,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至今兩年多,起初民眾難免因為害怕而避免前往醫院;然而一旦生病了,還是不得不到醫院看醫師,有些人戴著防護面罩加上口罩,蒙得只剩下一雙眼睛,她可以理解他們恐慌的心情。

今年四月二十八日,單日確診人數首度破萬例,到五月下旬甚至高達單日九萬例,直到十月依舊每天有超過三到四萬人染疫,但民眾已經習慣與疫情共存,也更為了解該如何自我保護,醫院人流逐漸回復。但有些年長者不習慣戴口罩,覺得影響呼吸,林秀月好言相勸:「阿伯,我們把口罩戴起來,保護你也保護別人喔!」身為防疫志工,她覺得自己有義務勸導,而年長者也多半會接受。

林秀月依照院方規定,穿著防護裝備,在抽血站協助引導患者掃描檢驗單及抽號碼牌,有些阿公阿嬤重聽或視力不好,她會幫忙留意是否已經到號。對許多年長者來說,醫院很大,即使已經來過,還是會忘記路怎麼走;有些第一次來院的病人因為心不安、急著看診,儘管醫院裏的每個單位都有清楚標示,還是會找不到,這時她就協助引路。

尤其是失智長者常說:「明明路就是這一條,怎麼都找不到?」其實是記錯了路,讓她很心疼;常有長者對她說:「師姊,你有夠好!我們都不識字,是『青瞑牛(閩南語,意指文盲)』,如果沒有你這樣帶我們,不知道要摸多久?」這讓林秀月更覺得一定要來陪伴這些老人家,就把自己當成是「流動服務臺」。

但這位「流動服務臺」其實行動不太方便。林秀月幼時罹患小兒麻痺症,近年來右邊膝蓋疼痛,醫師判斷退化程度已難以開刀,加上小兒麻痺讓她腳部的結構和常人不同,也無法置換人工關節;今年四月到嘉義慈濟診所「活齡運動中心」接受肌力訓練,復健後終於比較能走路。

擔任防疫志工的這三天,每天從志工寮房下樓,走到位於地下室的餐廳用餐,讓個性行動派的她很辛苦。她笑著說:「腳已經被醫師判了死刑,只能好自為之、自己想辦法了!為了走菩薩道,一定要繼續走入人群,唯有克服萬難,不要被難克服!」

林秀月說,趁著還能走、還能做事,就把握因緣趕緊做。疫情期間,許多慈濟人因為家人擔心而難以投入志工勤務;單身的她認為自己沒有家累,更應該加緊腳步,「所以我一定要來當防疫志工!」

林秀月一九九一年接觸慈濟後,就常常遠從嘉義到花蓮慈濟醫院擔任醫療志工,父親一度因為家裏的小吃店少了人手而嘀咕,但她時常分享在醫院的見聞與感受,終而獲得父親認同。有一回她發生車禍,在醫療人員救治下,一週後便回復步行的能力,讓她更積極投入慈濟,希望藉此回饋。

林秀月說,上人為了蓋醫院非常辛苦,所以除非她身體不舒服,否則都一定會來大林慈院當志工;看到來求診的老人家,早年辛苦持家和工作,老了全身病痛,所以她突破萬難來幫助他們。「我來當志工,也是訓練自己的反應力,比較不會退化。雖然我沒辦法一直走來走去,但回家休息一下,隔天就恢復體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