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至三日 一分愛心,一分祝福

10.2~3《農九月‧初七至初八》

【靜思小語】發願做個有餘力能救人的人,是祝福自己,也是為自己造福。

幸福得來不易

十月二日,土耳其余自成師兄與上人分享,二十年前即發願要把土耳其人間菩薩行留錄在慈濟大藏經,細數自二○一四年十月六日,慈濟首次為敘利亞難民舉行發放,而後上人叮嚀教育不能等,要讓孩子放下仇恨,在心田埋下愛的種子,志工遂為難民孩童奔走,成立滿納海國際學校。

八年前,在工廠裏工作的小男孩阿里受訪時說,常自問為何土耳其的小孩去上學,而自己卻要去打工;二○一五年,阿里開始就讀滿納海中小學,如今全家搬到加濟安太普省,阿里也特別錄製一段影片問候上人,並希望攻讀資訊工程發揮所長,亦發願將來當一個慈濟人,回饋社會,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透過一張張今昔相比的照片,許多敘利亞孩童因為教育而重拾歡顏,統計至今年九月初,滿納海畢業生及大學助學生,共有十五位就讀醫學系、十位牙醫系、十位護理系及四十六位醫療相關科系。滿納海國際學校副校長穆尼爾分享:「當我得知自己的一對子女,分別考上醫學院和牙醫專科時,我很感謝真主;幾十年來,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開心,這是流落他鄉得來不易的幸福。」

被薩卡里亞大學醫學院錄取的于婕安,也專程回到母校滿納海國際學校,對著上人法照報告這個好消息,並發願在未來行醫路上,要與慈濟合作,為經濟困頓的病人義診。另一位考上醫學系的畢業生阿布分享,如果沒有滿納海,自己依舊是個在工廠打工的輟學生。

上人對余師兄說:「真的要把慈濟歷史留下來,就需要好好盤點每一個人的生命歷史。你現在也在盤點生命的歷史,因為投入慈濟,所以你的生命價值與慈濟會合在一起,所以要好好把握因緣。你有特殊的因緣到土耳其,而且遇到敘利亞難民孩子,這幾年的過程有很豐富、很有價值的故事。孩子們與他們的父母都經歷過戰亂的血淚歷史,很多人原本在敘利亞的生活都很不錯,卻因為少數人的心靈無明惹戰禍,讓許多家庭陷入苦難。」

「你接觸到的這個孩子願意投入慈濟,用他的生命、發揮他的願力,所以他與慈濟、與你特別有緣,這段故事很有價值。」上人說,慈濟人分布在許多國家,在慈善救助的過程接觸到許多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如果當下就能用影音、文字記錄下來,就是最真實的寶貴歷史紀錄;很希望慈濟人用心回憶過去,把缺漏的生命歷史補充完整,也把慈濟歷史補充完整,同時見證慈濟人的生命價值。

余師兄說,除了簡報中提及的這幾位,還有很多位滿納海學子都發心要成為慈濟人。上人肯定慈濟人的愛跨越了宗教隔閡,尤其土耳其慈濟人的形象,讓這群孩子印象深刻,這分愛就此從「一」生無量,相信每一位滿納海學校畢業的孩子,都帶著一顆愛的種子,不論將來去到何處,都能讓這顆種子落地生根,就地點亮希望,這也是慈濟人慧命的價值。

上人指出,生命讓身體運作,慧命則是精神理念。精神理念從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發展,對於善惡有初步的分別,接著進入第七識去了解,應該要做什麼事情才是對的,經過思考之後而有所行動。就像土耳其慈濟人在看到敘利亞難民的苦相以後,經過思考,就開始積極行動,疼惜孩子,同時教他怎麼做才是對的,一切行為動作的結果都歸入第八識。所以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第八識就是業識,所造作的是善業的意識,也會生生世世跟隨。

上人勉勵余師兄深入體解佛法精神,慈濟人的付出雖然是無所求,還要向人傳達真理,拉長情、擴大愛;真理不分宗教,但是要掌握正確方向,教導善與愛,並且用感恩、尊重、愛的精神,帶動、培育人間菩薩。只要盤點自己生活中的言行,如法合理而問心無愧,就能輕安歡喜、法喜無量。

實踐佛陀理想

連日來,具有建築專長與經驗的慈濟人,從北部、中部、南部會集到玉里靜思堂,關懷○九一八池上地震受災鄉親,查看房屋受損程度並展開修繕。十月三日志工早會,上人說:「我在精舍與他們視訊互動,也看到了受災戶的狀況,感到擔憂。地震後這十多天仍有餘震,且地震專家也說還要密切注意強震發生,所以我就對志工說,如果房屋嚴重受損甚至傾斜,就不要在裏面逗留,要趕快出來。」

上人說,無論是臺灣或海外發生災難,總是教慈濟人,勘災、賑災要以自身安全為重。最近許多國家也發生風災、水災,在災區附近的慈濟人啟動慈善救助,其他地區的慈濟人就地募心募愛,打包物資支援前線。雖然天地威力強大,造成嚴重災情,但只要人心有愛,不論受災受苦的人與自己有沒有關係,都能提起「覺有情」的菩薩精神,用同理心,克服萬難前往幫助,讓苦難的人間也因為這分精神而美好,有無限希望!

上人說,佛陀說法四十多年,到最後教導大乘菩薩法,就是希望啟發人人的愛心,一旦天下有苦,就有菩薩動員救助苦難眾生,慈濟人在這五十多年來都在實踐佛陀的這分理想,出錢出力,甚至為了到遙遠的地方付出而請假做志工,或是先把自己的事業放下,以慈濟事為先。這分慈濟情之長、菩薩愛之廣,都讓自己很讚歎、很感恩!

而當海外慈濟志工得知臺灣發生地震災難,也紛紛關心臺灣、為臺灣祈福,並且為了幫助受災居民而發起勸募。上人說,即使是捐零錢投竹筒,亦包含了一分愛心與祝福;「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人人恆持此心,一點一滴累積善與福,為天下苦難付出力量,才能有足夠的福氣保護天下平安。「如果沒有造福,人人造惡業,破壞大地、污染空氣,毫無祥和瑞氣,充斥烏煙瘴氣,怎麼會平安呢?需要人人用虔誠的心、真誠的愛、菩薩的情,以實際行動而付出,才能平伏天下災禍。」

上人說,臺灣要平安有福,才有餘力救濟別人;要發願當永遠有餘力救人的人,不分國界,只要有災、有苦難,就可以付出,這是祝福自己,也是為自己造福。「我們付出物資給需要的人,自己得到了歡喜與福氣,人人都平安、付出造福,天天彼此歡喜祝福,人間就有祥瑞的好氣氛。」

會後,聆聽慈善志業主管同仁報告池上地震援助事項。上人說,災難無法預期,但是四大志業在平常要培養好默契,一旦有急難事故發生,包括法脈、賑災指揮中心、志工與志業體同仁如何來會合、互動。就像人體動作要順暢,從頭腦到四肢的神經傳導都要通暢無礙,才能走得穩、走得遠,準確地把事情做好。

「我們要負起永恆的責任,希望大家好好為未來做好永續的安排。」上人表示此時要留下慈善救濟的典範經驗,讓世世代代的人有實例可以依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