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再進階】關懷士上線 用心就是專業

聞聲救苦,真誠的愛,是慈濟志工基本配件,
來自不同家庭、年齡與背景各異的他們,
也要跟上時代的改變、社會的進步與政策的規範,
慈濟首開「關懷士」培訓認證,讓慈善工作因為專業更圓滿。

聞聲救苦,真誠的愛,是慈濟志工基本配件,來自不同家庭、年齡與背景各異的他們,也要跟上時代的改變、社會的進步與政策的規範,慈濟首開「關懷士」培訓認證,讓慈善工作因為專業更圓滿。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我們準備好了嗎?」、「如何用團隊力量提供家屬最適切的關懷?」這兩個問題,在二○二一年「0402臺鐵408次太魯閣號事故」後,慈濟基金會慈善志業發展處同仁持續思考,慘烈的災難現場,即使受過專業訓練的救難和消防人員都難以承受,更何況是志工。

如何為有心投入的志工增能培力?基金會積極尋求與縣市政府合作,於二○二○年起舉辦「防災士」培訓,讓志工經專業訓練合格後,成為政府認證的防災士;二○二二年再與教育部、衛福部、消防署與民間防災、社工組織合作,舉辦「關懷士」培訓課程。

這項由慈濟推動的首創課程,二○二二年六月下旬起在全臺各地展開,已培訓超過一千四百人,希望將過去志工「應機參與、隨緣關懷、自願學習」,轉化為「團隊模式、合作機制、認證訓練」。

災害發生時,關懷士主要服務的場域包括災變現場、殯儀館、醫院、收容安置場所,課程中透過重大災難情境模擬提問,加深學員記憶該找哪些單位或主事者協調,才能順利推動各項關懷工作。

「現在是知識爆炸的時代,慈濟的標誌已是國際化,外部對我們會有相當的期待。志工不能只是有愛心和熱心,我們必須自我充實專業知能,一旦災難來時,才能派上用場。」每一堂課聽著講師的解說,對照著提供給學員的簡報,資深志工游美雲專注聆聽,勤作筆記,希望能將慈善之路走向更深更廣的境界。

總計三十小時的關懷士培力課程,包含基礎課程的志願服務倫理法規、關懷者的自我了解與陪伴技巧等;特殊課程則有社會福利、災難管理,以及心理急救、悲傷關懷,並以案例討論演練。

投入訪視近三十年的桃園訪視志工陳玉美說,關懷士課程印證慈濟慈善一路走來,秉持著上人教導,其實都沒有偏差,但未來陪伴案家時會更加柔和及溫暖,「『傾聽』要聽到重點,不急著講話,是多數人都要學習的重要課題。」

「我們平常內心有多強大,在災難時就是一個考驗。」有次陪伴重大車禍家屬,這位媽媽從屏東趕過來,一直哭泣不講話,當時陳玉美如同講師所講的,先一旁適時地遞衛生紙,就是等待與陪伴,後來媽媽才慢慢訴說連著兩年失去四位親人的痛。陳玉美說:「這時候就是抱著她,肩膀給她依靠,不多言。」等她哭完後,就主動提及往生者的點滴,臉上的線條也柔和下來了。

慈濟基金會顏博文執行長表示,災難救助需要宗教師、社工師及專業的志工關懷士「三師一體」共同關懷。「幾次大型災難現場的情景,志工在沒有防備下也會受到創傷,需要再提升精進的能量;萬一大災難再來臨時,我們才會有更多的準備,包括訪視也是一樣,要更精進、更專業,將慈善做得更到位。」

 

(資料提供/朱秀蓮、游采潔、彭鳳英、陳秋華、陳美慧、陳素蘭、何錦霞、陳秀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