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至九日 惜情惜緣

10.7~9《農九月‧十二至十四》

【靜思小語】感恩、尊重、愛,是一分情,用這分情把人群會聚起來做好事。

說人間事,講佛法道理

十月七日,常住師父、編纂處洪素貞主任報告《靜思法髓妙蓮華日誌典藏版》相關出版事宜。上人說:「我講這些都不是為說法而說法,裏面包含當時的社會人間事;前一天社會上發生什麼事情,我這一天經文講到某一段,就把法套用這些事相來說,讓大家知道現在的人間有這樣的事,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說了其中的道理。」

「佛陀當時說法,沒有人當場記錄,佛陀入滅以後,佛法口耳相傳,經過一段時間才有文字流傳。現在的人去到佛陀講《法華經》的靈鷲山,其實說法臺空間不大,容納不了多少人。我們傳法是要傳達佛陀的思想,表達出來的內容要合乎邏輯、要務實。雖然我講經不脫離經文,但也會說出我對經文的感覺,而且現在科技發達、交通便利,可以實際走到印度,看到佛世遺蹟,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都要合理。」

「所以我從一開始講《法華經》,就是講靜思法髓,是我把法吸收入心再講出來,用世間法教菩薩道,教人人力行菩薩道,因為眾生苦難多,故要呼籲大家發心去付出,付出還要無所求、說感恩,慈濟人的這分感恩心是真誠的,所以慈濟世界這麼美,我們真的要珍惜。」

「從過去的錄音、錄影聽我自己講話,我也聽得很歡喜,有時候我沒有把講話的人當成是我,會覺得當時譬喻得很好,能將佛法用這樣的方式來教化,聽的人應該會很受用。我對我自己講的話有信心,當然我不是自誇,而是很希望實現佛陀的理想。《法華經》就是用蓮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質,教大家走入人群去付出;雖然人間無明煩惱偏多,佛陀來人間就是要引導大眾去除無明,用我的說法就是淨化人心。」

精神鞏固,傳靜思家風

十月八日,上人期勉負責協力廠工作的德師父等常住眾:「常住在靜思法脈中心,為了這個家,要將精神理念會合,讓法脈宗門的『家教』、規章健全,讓後世後代的精神理念都很鞏固,可以不斷傳下去;我們的生活方法也要穩定延續,把家風不斷傳下去。所以大家都要有共識,我們的家風是要為人群付出,名副其實是救度眾生。」

「佛陀的精神理念傳到我們這一代,我們實際做到;我們身體力行走入人群,有這分因緣將人群會聚起來,就要把握好這分緣。我們這個家要為志業作慈濟宗門的靠山,所以這個大家庭一定要有鞏固的生產力。對於做研究的團隊,我們給予肯定,也要感恩、尊重、愛,這分愛就是人的情;我們尊重他們的專業學識,用這分情將他們的專業學識結合起來,持續研究、發現大地上對人體健康有益的植物成分。」

「大家都要有責任,師父是要讓你們知道常住的價值就在這裏。我們是很虔誠在修行,為了利益人群,付出身心力量做事,修行就要修得精神清清楚楚。」上人談到自己很擔心未來很可能發生的糧食問題,因為天地四大不調,氣候變化愈來愈劇烈,一定會影響農糧生產。慈濟作為國際性的人道組織、慈善機構,也要設法儲存糧食,在國際間有需要糧食援助之處,就趕快給予援助,而且能讓逃難中或是極貧者,在缺乏一切物資與能源的狀況下,能夠不必煮就能吃,還能隨身存放。

上人說,臺灣常有作物盛產卻因價格便宜而遭棄置的狀況,若有辦法在盛產時做好處理,讓食物保存一段時間,「晴天要積雨來糧」,既是未雨綢繆,也能應國際所需而援助飢貧苦難人。

生生世世,緣結得更深

屏東教聯會老師們與上人座談,上人欣見徐雲彩、戴敦仁等多位資深老師,肯定大家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道心堅定,精進不退,自從發心就步步踏實走過來,也將愛的教育、靜思語教學方法傳承給年輕一代。

「這幾十年,許多老師發心投入教聯會,頑劣的孩子受到慈濟老師的教導而轉變,畢業後走入社會,也改變了社會,在各行各業發揮影響力。」上人教老師們盤點自己的教育生涯,教過幾屆、幾個班級,共有多少學生;也許當年的學生,現在也在學校任教,還有人成為校長,各行各業的主管等等,想想自己為社會培育了多少人才,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老師心是菩薩心,亦如父母心,你們疼惜學生的生命,指引他們的人生方向;對於先天不足的特殊學生,就像媽媽一樣陪伴他們,照顧生活起居,我每次聽了都覺得很溫馨。這樣的老師,被學生依靠、被家長需要,是家長特別為孩子選擇的老師,讓孩子安心讀書、成長;從幼教、小學、中學的老師,直到大學、研究所的教授,都是人師,是人間的老師。」

「我也是老師之一,而且是老師的老師,所以我要將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我疼惜大家的不只是生命而已,更疼惜大家的慧命,期待每一位老師,每一位慈濟菩薩、靜思弟子,生命方向正確之外,慧命要不斷增長。因為生命會跟著時間過去,慧命是生生世世的,要帶著好的種子到來生。」

慈濟老師們掌握了正確的方向,而且在慈濟有志同道合的老師相伴,同師、同道、同志願,同行菩薩道。上人期勉尚未受證委員、慈誠的教聯會老師把握因緣培訓受證,把這分緣結得更深,共同傳承法脈、弘揚宗門,並且不斷接引後輩,將這分精神傳續下去。

「你們與學生過去有結緣,此生才會成為師生,這不只是一分師生情,也是同修情。此生有緣相會的每一位,我們都要當成有緣人,用這分心情再接再厲,無論你們現在是否還在教職或已退休,有機會就要向在職的老師說你們過去的經驗,牽引他們未來與你我同行,延續教育的慧命。」

上人說,即使面對非教育工作者,也要把握機會多分享,提起老師的心,當成在為學生上課;坐在臺下聽其他人的分享,也要如同聽老師上課,相互學習。「你們尊重師父,認為師父是你們的老師;對於我來說,你們也是師父的老師。人人相互為師,而且要謙卑,自認為是人人的學生,彼此之間以感恩、尊重、愛相互對待,共同提升教育的力量。透過科技傳訊,在國際間很多人都聽到你們的分享,也許你們的精神、教育的方法,能讓他們用來落實當地,提升品德教育。」

研發藥草,實用益人間

十月九日,淨斯本草團隊報告研究進度、醫療科技展成果發表、本草藥典撰寫進度。上人肯定團隊裏年輕的博士們心態很單純,不是為營利,是為了真正利益人群而發揮學識、運用科技,分析植物成分,研究其藥性、藥理,直到確認對人體有益無損,沒有副作用,即普遍推廣應用。

上人提到茉草、艾草、車前草等植物,中藥皆有運用,民眾也認為這些草可以祛疫辟邪,但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現在因緣具足,可用科學儀器分析其成分,經過反覆的實驗證明其效用並發表論文,得到學術認證,就可以將研發成品推出,讓人安心實用。

上人說,天地萬物都有生機,含藏對人體有益的成分。有些植物不僅有藥性也有毒性,有的還可能致命,所以認識植物並了解它們的特性也是很重要的。期待慈院研發團隊與精舍常住緊密互動,共同投入本草研發,從已發現、當發現、未發現的植物中找出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天地之間尚未發現的植物成分還很多,所以要把握現在的因緣,會合力量,將這個團隊的系統建立完整,無論時間過了多久,都可以持續不斷地做研究。

上人進一步言,「已發現」的,已經研發有成,就要趕快運用,來幫助人;「當發現」的還在分析實驗中,要加緊腳步,直到研發出穩定的成果;「未發現」的占了大部分,所以需要大家持續用心投入,不斷做出利益人間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