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輔具的經歷讓洪錫財看見案家的難處,也讓他更堅持投入環保輔具平臺。
到宅送輔具時,看到老人照顧老人、
甚至是老人照顧年輕人,
洪錫財總想著,如何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他用心貼心,換來一張張轉悲為喜的歡顏,
無論再辛苦,他告訴自己:做就對了。
到宅送輔具時,看到老人照顧老人、甚至是老人照顧年輕人,洪錫財總想著,如何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他用心貼心,換來一張張轉悲為喜的歡顏,無論再辛苦,他告訴自己:做就對了。
「你好,跟你確認一下,輔具是下午幫你們送過去嗎?」出發前,洪錫財心血來潮再打電話確認,卻聽到電話那頭焦急的聲音:「師兄,你能現在過來嗎?我先生昨晚摔下床……」洪錫財立即邀了搭檔黃裕仁趕去。
長期臥床的患者體重一百多公斤,不慎滑下床去,整個人就像木樁一樣,杵在床與牆的夾縫中動彈不得,兩人趕緊扶他坐上床。
原先那張彈簧床都被尿漬腐蝕了,他身上飄散出濃濃的尿騷味。經過太太一番清洗,當他躺在志工送來的電動病床那一刻,綻開了幸福的笑容,頻頻道謝:「感恩、感恩,沒有慈濟,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正是一個又一個轉悲為喜的歡顏,鼓舞著洪錫財堅定這一條輔具之路。
用心,換來受贈者驚喜
在加入「慈濟環保輔具平臺」之前,洪錫財做環保,在拆解回收物時,看見許多被丟棄的醫療輔具外觀尚稱完好,卻被當成廢鐵賣掉,感到十分可惜。身為機械維修師傅,他於是動手修復,讓有需要的人免費取走。
社區增設一個慈濟環保站之後,回收的輔具更多了,洪錫財找來幾位朋友幫忙維修。老家庭院鐵皮廊道空間大,他也會把物品帶回家維修,這裏就成了「惜福站」。
二手物免費結緣,口耳相傳下,許多人紛紛來尋寶,照服員來找輔具,慈濟志工也會轉運給照顧戶。一、二十年來,看著自己的一點心力,讓廢棄物重獲新生,又能幫上別人的忙,洪錫財樂此不疲。
二○一九年,洪錫財輾轉聽聞大愛臺節目〈行動現場〉報導臺北慈濟志工謝國榮致力推動「環保輔具平臺」,內心無比雀躍:「原來也有人跟我做著相同的事,我卻不知道!」
他主動聯繫謝國榮,想進一步了解,正巧,謝國榮要送一張病床到魚池鄉,兩人在草屯聯絡處見了面。洪錫財驚訝於謝國榮全臺到處奔波,一念不捨便主動提議:「中區由我們來負責,你就不用這麼辛苦、跑那麼遠了。」
二○二○年元月農曆年前,洪錫財、黃裕仁與草屯慈濟志工一行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出坡,花蓮環保輔具平臺志工邱雲瑩與他們深談,鼓勵他們正式成立平臺。洪錫財思考,成立環保輔具平臺需要倉庫,想到志工黃裕仁有個四百坪的閒置工廠,兩人一拍即合,於隔年四月成立「慈濟大中區環保輔具平臺」,對外接受中、苗、投、彰、雲、嘉各地鄉親申請輔具;兩年內雲林、彰化、苗栗、嘉義在地慈濟志工也相繼成立平臺,彼此串連與支援。
從回收、曝曬、清洗、消毒、檢修、貼上慈濟標誌、二次消毒,最後入庫,環保輔具平臺建立了一套標準作業流程,以確保輔具的安全與功能。
洪錫財堅持每個細節一定要做到最好,因而有人說他很「龜毛」,但他不為所動。「上人說過,給人家物資,要給最好的!我敢貼上慈濟標誌,就是品質保證。」他又說:「如果我們馬馬虎虎就送出去,對方不歡喜就結了惡緣,不如不送,否則對慈濟也是一種傷害。」
用心之重要,親自送輔具到案家的他最有感。他時常聽到案家驚歎:「哇!你們的東西像新的一樣!」甚至還有人說:「師兄,我要舊的就好,你怎麼送新的給我?」能換來案家的驚喜,就是這分用心。
中區環保輔具平臺倉庫裏,洪錫財解說每件環保輔具維修的標準流程。(攝影/林榮標)
貼心,二十四小時開機
洪錫財除了做事用心,更是貼心。走入案家,他觀察到一個社會現象─老人照顧老人,甚至是老人照顧年輕人的情況。當聽過患者說:「照顧我的另一半,先走了。」洪錫財思考,若有電動病床,患者可以自己調整高度,照顧者也能夠喘息。
但電動病床經常供不應求,而手動病床常閒置。他於是和電工師傅洪宏宗一起改裝手動病床為電動,至今已改了二百多床;許多輔具志工紛紛來取經。
不過,手動病床仍有用武之地,洪錫財說:「山上、海邊,環境比較潮溼,電子控制器容易受潮,或是患者會任意拉扯線路,就會建議案家使用手動病床。」
「輔具申請沒有條件限制,只要願意惜福,我們都樂意服務到家。收輔具也是配合人家,即使半夜來電說要捐病床,我也會立刻出門。」每天,洪錫財二十四小時電話開機服務,奔走在大街小巷中。
慈濟環保輔具平臺,結合了慈善,適時地給予弱勢家庭最厚實的依靠。有位老先生照顧車禍全身癱瘓的兒子,租用氧氣製造機、抽痰機及呼吸器,每月負擔沉重。洪錫財送去氧氣製造機和抽痰機時,了解案家還得租呼吸器,於是提報為慈濟訪視個案,給予長期濟助。
又有一次,洪錫財送病床到眷村。一進門,老太太熱情招呼:「師兄,你們辛苦了,先喝個涼水。」只見桌上擺了菸、酒、檳榔等五樣東西,洪錫財婉謝她的好意:「很抱歉,慈濟有十戒,這些我們不能吃。」
病床安裝完成,老太太頻頻道謝,還遞上一個紅包:「師兄,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洪錫財合十婉拒:「慈濟環保輔具平臺有兩個共同的默契:滴水不沾,分文不取。」
老太太感動莫名:「我做了三十年的慈濟會員,在我最需要的時候,還是慈濟來幫助我!」洪錫財告訴自己:「對的事,做就對了!」
愛心,能啟動更多善心
洪錫財老家的輔具倉庫,整齊排放著病床、輪椅、助行器……琳琅滿目,有如一間百貨商場。不送輔具時,洪錫財不是載運環保回收物資,就是埋首維修、清洗輔具。九十五歲的母親有時就在旁邊車縫環保袋,她腳踏縫紉機,動作依然靈活,穿針引線快又準。
洪家三兄弟各自住在老家附近,輪流照料母親,洪錫財比兩個哥哥有更多的機會陪伴母親。有一天,母親喜孜孜地說:「阿財,我現在九十五歲,我還可以活十幾年喔!」六十三歲的洪錫財,感恩母親給他更多的時間盡孝,歡喜祝福母親「健康呷百二」。
洪錫財心中其實深藏著一個遺憾,一向樂善好施的父親,六十歲時意外往生,給了他生命無常的深刻領悟。因此他在五十九歲那年毅然退休,成為全職志工,「上人說,這輩子的人生是上輩子寫的劇本,即使行善,也難保不會遭遇無常。」他語氣堅定:「這輩子要『做起來囤』,結更多的善緣,積來世福。」
二手輔具是回收而來,不用花錢,然而維修需要零件,洪錫財平時總是把無法修復的輔具拆下零件備用,但是改裝病床需要購買馬達、主機和控制器;維修氧氣製造機,所需的分子篩也要一筆費用。真誠的付出總是能感動人心,許多志工樂於捐助,輔具受益者也會發心護持,甚至加入協助輔具清洗的行列。愛與善的循環,散發出人性的光輝,溫暖著洪錫財的心田。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洪錫財期盼有更多人加入,讓這分愛生生不息。